淺談:木門企業(yè)管理者如何打理團隊

2015-08-26來源:中華門窗網(wǎng)熱度:17850

 

    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如今,80、90后已然成為職場的主力軍,木門職場也不另外。面對這一趨勢,木門企業(yè)管理者需轉(zhuǎn)變管理思維,不能再用老一套的管理方法,因為稍有不慎,人才可能因為管理不善就流失了。那么木門企業(yè)管理者該如何打理自己團隊呢?


    業(yè)內(nèi)人士認為,作為一名管理者,在進行管理時,應給自己留下“三杯羹”:說話不能太滿,對人不能太過,做事把握尺度。


    因為管理其實就是在“分羹”的過程,即管理者是將企業(yè)調(diào)制好的一大鍋“色香味俱佳的羹湯”,科學、合理、有效且相對公平的分給企業(yè)中的每一份子,不僅讓他們感覺這羹湯很美味,而且還會感覺到分配的是比較公平的,員工會比較滿意,會繼續(xù)喝下去的。


    說話留有余地——不溢


    說話是對于我們?nèi)祟惗允羌热菀子蛛y的事。容易,因為三歲的孩子也會說話;難,因為最擅長辭令的外交家也有說錯話的時候。話說得好,小則可以討喜、動人,大則可以保身、興邦。遠有蘇秦、張儀游說諸侯,戰(zhàn)國格局為之改變;近有周恩來出色外交,四兩撥千斤。話說得不好,小則樹敵、傷友,大則喪命、失江山。由于一言之閃失,導致兵戎相見、血流成河的浩劫,在中外歷史上屢見不鮮。水杯、酒杯裝上七、八分更為合適,話不要說滿、說死、說絕,要留有余地,對于管理者更是如此。因為說話是雙方的交流,不是一個人的單方面行為,它要受到說話對象、設(shè)定時間、周邊環(huán)境等種種限制,所以說話要把握時機。


    大量事實證明,說話的魅力就可以成為一個人管理才能的體現(xiàn),而且管理者能力的高低并不在于他說得多么流暢和滔滔不絕,而在于是否善于表達真誠!最能和別人交往的人肯定不會是一個口若懸河的,而清晰和誠實的。當用十分得體的話來向別人表達出真誠時,他自然能贏得別人的信任,進而建立起相互信賴的關(guān)系。


    作為木門企業(yè)的管理者,時時刻都要提醒自己,要給自己留余地,使自己可進可退,這好比在戰(zhàn)場上一樣,進可攻,退可守,這樣有了牢固的后方,出擊對方,又可及是撤回,仍然處于主動地位。雖說未必就是戰(zhàn)無不勝,但也不會出現(xiàn)一敗涂地的現(xiàn)象。


    對人存有寬容——不爭


    還記得由李連杰主演的電影《功夫皇帝方世玉》里最經(jīng)典的對話莫過于由臺灣老戲骨陳松勇飾演的雷老虎的“以德服人”了。每次聽到雷老虎粗啞的嗓子喊出“我是以德服人”的話時,總是會讓人哈哈大笑。雖然這好似“笑談”,但其中自有真意。作為管理者同樣需要寬容氣量,要“以德服人”,寬容屬下的不良習慣,要做到求同存異,不要過分計較,用寬容和信任贏得人心。


    但管理者需要正清的是:忍讓**次叫氣度,第二次叫寬容,第三次就變成軟弱了。視情況而定,**是寬容不等于縱容,不等于放任。寬容是對人的弱點的接納,但不是對人錯誤的放任。第二、懲罰是基于管理的需要,是針對違紀行為的必要措施,有利于建立一個自律的團隊。所以二者在管理中缺一不可。


    為此,木門企業(yè)管理者要智慧地用好寬容、懲罰這兩個同樣可以支持個人進步和企業(yè)成長的工具。


    做事把握尺度——不亂


    管理不是一門只有天才才能掌握的學問,而是我們每一個普通人,每一個不完美,每一個充滿這樣那樣缺點的人,都能掌握的學問。用管理學大師杜拉克的話來說:“如果一個組織需要天才或超人管理的話,那么它就不可能生存下去。一個組織必須有這樣一個形式:在一個由普通人組成的領(lǐng)導集體管理下能夠正常地運行。”


    從管理的角度來講,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不一定是一條直線,而有可能是一條障礙最小的曲線。從這個角度來說,正確做事的能力仍然是組織競爭力**的瓶頸。做正確的事是前提,事一旦選錯了會使我們在錯誤的方向上愈走愈遠。做正確的事,追求效益;正確地做事,追求效率。二者都有益于提升組織的競爭力,但必須二者結(jié)合,才能相得益彰。管理者只有具備了效益與效率的同步提升,才能使組織的生命線得以延伸。


    所以,木門企業(yè)管理者做事把握好良性尺度,一個優(yōu)秀的木門企業(yè)管理者應該做的事情很多,但是,正因為需要做的事情太多,往往深陷其中,迷失在繁雜的事物里,結(jié)果是做的越多,效率越低。所以,在紛繁復雜的管理工作中,木企管理者應把握好管理工作的三個原則:不做不該做的事、不做不重要的事,做好重要的小事!


    木門企業(yè)管理者應以身作則,讓行動說話,形成親和力,表現(xiàn)高度凝聚力,真正做到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達而達人。

免責聲明: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(nèi)容均為轉(zhuǎn)載稿或由企業(yè)用戶注冊發(fā)布,本網(wǎng)轉(zhuǎn)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;如轉(zhuǎn)載稿和圖片涉及版權(quán)問題,請作者聯(lián)系我們刪除,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,本網(wǎng)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(nèi)容的真實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