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紅豆,就讓人想到唐代詩人王維的五言絕句“紅豆生南國,春來發(fā)幾枝。愿君多采擷,此物最相思”。詩中借紅豆來寄托相思之情,表達了對友人的無限眷懷?,F(xiàn)在,被稱為“相思豆”的紅豆也早已成為情侶以及親友間相互思念的一種信物。相傳古時有位男子出征,其妻朝夕倚于高山上的大樹下祈望。因思念邊塞的愛人,常在樹下哭泣。淚水流干后,流出來的是粒粒鮮紅的血滴。血滴化為紅豆并生根發(fā)芽,長成大樹,結(jié)滿了一樹紅豆,人們稱之為相思豆。日復(fù)一日,春去秋來,大樹的果實伴著姑娘心中的思念,慢慢地變成了地球上最美的紅色新型種子-相思豆。那王維詩中提到的“紅豆”到底是什么植物呢?民間說法不一,主要包括相思子、赤豆、紅豆杉、海紅豆和紅豆樹。
相思子(Abrus precatorius),又名雞母珠,為豆科蝶形花亞科相思子屬的植物。攀援灌木,枝細弱,產(chǎn)于中國臺灣、廣東、廣西、云南山地疏林中。含有相思子堿、膽堿、膽甾醇等物質(zhì),具有清熱解毒,祛痰和殺蟲的功能,主治腮腺炎,風(fēng)濕骨痛。相思豆的葉、根和種子均有毒,其中毒癥狀表現(xiàn)為食欲不振,惡心,嘔吐和腹痛等,嚴重者可能會呈現(xiàn)呼吸性窒息而死亡。相思子的種子為橢圓形,平滑具光澤,上部約 2/3 為鮮紅色,下部 1/3 為黑色。這表明相思子為灌木,而不是樹木,這與傳說中的大樹不符。從唐代詩句“江頭學(xué)種相思子,樹成寄與望鄉(xiāng)人”中也可看出紅豆為樹木。從美觀上看,全紅色似乎比半紅半黑色更美。因此,盡管其名為相思子,卻并非我們所指的相思紅豆。
赤豆(Phaseolus angularis (Willd.) W. F. Wight.),俗稱紅豆、小豆,為豆科,豇豆屬植物,一年生、直立或纏繞草本。原產(chǎn)于亞洲,我國南北均有栽培。種子通常暗紅色或其他顏色,長圓形,兩頭截平或近渾圓,種臍不凹陷。因富含淀粉、 蛋白質(zhì)、糖類和氨基酸等營養(yǎng)物質(zhì),常被作為糧食和副食品。紅色赤豆入藥可治水腫腳氣、瀉痢、癰腫,并為緩和的清熱解毒藥及利尿藥,被收錄于 2015 版藥食同源藥材中。赤豆與“紅豆”不僅有草本、木本的區(qū)別,其功能也完全不同, 怎能混為一談?
紅豆杉(Taxus chinensis (Pilger) Rehd),又名紫杉,為紅豆杉科紅豆杉屬的 植物,常綠喬木,耐陰樹種。中國特有樹種,在中國南北各地均適宜種植,具喜陰、耐寒、抗寒的特點。紅豆杉的根、莖和葉都可以入藥,含有紫杉醇、紫杉堿、 雙萜類化合物等物質(zhì),可以治療尿不暢、消除腫痛,也具有抗癌功能,并對抑制糖尿病和治療心臟病也有一定的作用。紅豆杉的種子被鮮紅色杯狀肉質(zhì)假種皮所包圍,上部開口,卵圓形種子露出,種子基部有圓形種臍。雖為木本植物,但其 種子與我們常見的“紅豆”性狀不相符,因此也并非所說的相思紅豆。
海紅豆(Adenanthera pavonina),又名孔雀豆、紅豆和相思豆,為豆科海紅豆屬植物,落葉小喬木。在我國分布于福建、臺灣、廣東、貴州、云南等地,多 生于山溝、溪邊、林中或栽培于庭園。含有甾豆醇、蛋白酶抑制劑、查爾酮等多種物質(zhì),其根有催吐、瀉下作用,葉具有收斂作用,可用于止瀉。疏風(fēng)清熱,燥 濕止癢,潤膚養(yǎng)顏。海紅豆之名源于唐時著作《海藥本草》。其種子近圓形至橢圓形,鮮紅色,有光澤。從種子全紅美麗且是樹木來看,王維筆下的紅豆極有可能是該種植物。
紅豆樹(Ormosia hosiei Hemsl. et Wils.),又名何氏紅豆、江陰紅豆,為豆科紅豆屬植物,常綠或落葉喬木。分布于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等地,為長江以南較廣分布。紅豆樹味苦,有小毒,含有N-甲基金雀花堿、紅豆樹寧堿和黃花 木堿等生物堿,具有理氣和痛經(jīng)的功能,主治疝氣,腹痛,血滯,閉經(jīng)。其種子近圓形或橢圓形,鮮紅色,光亮美觀,也極可能是紅豆。而且紅豆樹在民間栽種有較長的歷史,例如江蘇江陰縣的紅豆村里有一棵紅豆樹,相傳是 1400 多年前,梁武帝長子蕭統(tǒng)種植的。此樹現(xiàn)高 10 米,仍健茂,種子鮮紅美麗,民間將此傳 為歷史上的紅豆,并已成為古文物。另外常熟市紅豆山莊有一棵紅豆樹,高14米,為明代遺物??梢娂t豆樹在江南流傳種植較為普遍。同時相比較海紅豆局限于熱帶地方,紅豆樹分布較廣,更為人所知,為人所得。而唐朝也更有可能將此樹種子作為紅豆看。
綜上所述,紅豆的種類雖然很多,但真正能代表相思、寄托相思之情的相思豆,最有可能是海紅豆和紅豆樹。不過,相思紅豆也并不是只生于南國,而是遍 布于我國中部和南部的絕大部分地區(qū)。
免責(zé)聲明: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(nèi)容均為轉(zhuǎn)載稿或由企業(yè)用戶注冊發(fā)布,本網(wǎng)轉(zhuǎn)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;如轉(zhuǎn)載稿和圖片涉及版權(quán)問題,請作者聯(lián)系我們刪除,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,本網(wǎng)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(nèi)容的真實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