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媒體>木業(yè)百科> 木業(yè)知識>正文

蕓豆銹病癥狀和防治意見

時間:2018/04/11來源:中國木業(yè)網作者:等等標簽:

  種植蕓豆的農戶都遇到過一個比較頭疼的問題—“銹病”,該病害是豆科農作物最常見的病害,沒有之一,該病發(fā)展到中后期會在葉子表面生產紅褐色粉末,就像葉子生了銹,嚴重時影響蕓豆的產量。所以,今天就跟大家說說蕓豆銹病的病因和防治。


  

  一、病原菌

  

  豆銹病菌為疣頂單胞銹菌

  

  二、癥狀

  
  主要侵害葉片,有時也侵染莖、蔓、葉柄及莢。最初癥狀出現在葉的背面,為小的白色隆起斑點。這些斑點逐漸擴大,形成紅褐色皰斑,被黃色暈圈包圍,表皮破裂后,釋放大量紅褐色粉末,即夏孢子。之后,在夏孢子堆或四周生紫黑色疤斑,即冬孢子堆。有時葉面或背面可見略凸起的白色疤斑,即病菌銹子腔。莢染病,形成突出表皮疤斑,表皮破裂后,散出褐色孢子粉,即冬孢子堆和冬孢子。
  
  蕓豆銹病,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兒
  
  三、傳播與流行
  
  病菌以冬孢子在病殘體上越冬,萌發(fā)時產生擔子和擔孢子,擔孢子侵入寄主形成銹子腔階段,產生銹孢子侵染菜豆并形成皰壯夏孢子堆,夏孢子靠氣流傳播,且重復感染。高溫高濕是誘發(fā)菜豆銹病發(fā)生的主要原因,寄主表面上的結露及葉面上的水滴是病菌孢子萌發(fā)和侵入的先決條件。夏孢子萌發(fā)的適宜溫度是16~22℃,侵入的適宜溫度為15~24℃。日均溫24.5℃,相對濕度是84%,潛育期9~12天。菜豆進入開花結莢期,氣溫20℃左右,高濕晝夜溫差大及結露時間長此病宜流行。品種抗性有差異,矮生品種較蔓生品種抗病。苗期不發(fā)病,秋播菜豆及連作地塊發(fā)病較重。
  
  蕓豆銹病,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兒
  
  四、防治意見
  
  1、選用抗病、耐病品種抗銹病的品種有新秀1號、蕓豐1號、九粒白、綠龍、綠霸、秋抗6號、細花等,都是很好的抗病品種。
  
  2、實行輪作病菌可以單獨或隨病殘體組織在土壤中長期存活,成為感染源。重病地塊可與非豆科作物實行三年以上作物輪作,能有效減少發(fā)病機會。
  
  3、改進種植方式改平畦栽培為高壟栽培,有利于通風,防止田間存有積水,減少葉面結露,改善田間小氣候。
  
  4、加強田間管理,及時中耕除草**次除草,于移栽成活后或苗高7~10cm時進行,中耕宜淺,避免傷根。第二次于植株封行前進行,淺鋤地表土。第三次與結莢后,除凈雜草,鏟除老根莖,促進通風。第四次于采墑結束后,結合清潔田園,將枯枝、病殘葉集中燒毀或堆漚作肥料,進行深鋤,為來年培育壯苗打下基礎。
  
  5、合理密植,及時補苗據密度試驗,每667平方米種植6500~8500株**,即可防病又能增產,移栽成活后,當苗高10cm時,發(fā)現缺棵,應及時補苗。
  
  6、合理追肥,結合每次中耕除草后進行。
  
  7、及時排水,適時灌溉7~8月遇高溫干燥以及伏旱,應及時抗旱保苗。每次采摘后要及時澆水濕潤土壤,以利萌發(fā)新苗。大雨后要及時清溝排水,降低田間濕度,減輕病害發(fā)生因素。
  
  8、摘心打頂,增產增收發(fā)病初期,選晴天摘去病株的頂芽,可促進多分枝,有利增產。分株繁殖的幼苗生長較慢,而且密度也較稀,通過打頂,可促進側枝生長,增加密度,有利于增產。
  
  9、藥劑防治據試驗結果表明,發(fā)病初期可噴波美0.5°石硫合劑,每667平方米噴稀釋液100~150kg。發(fā)病后,用50%二硝散(治銹靈)WP可濕性粉劑150~200倍液防治。發(fā)病高峰期用25%的粉銹靈WP可濕性粉劑、50%多菌靈WP可濕性粉劑或50%退菌特WP可濕性粉劑分別以1000倍液噴霧,其防治效果依次為79.0%、75.5%、70.9%。故發(fā)病高峰期用25%的粉銹靈WP1000倍液噴霧,效果**。一般采用農業(yè)防治和藥劑防治相結合的方式效果更好。

免責聲明: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(yè)用戶注冊發(fā)布,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;如轉載稿和圖片涉及版權問題,請作者聯系我們刪除,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,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